兒童食品的標準有哪些?
國家標準缺失
需要明確的是,截至2014年,中國還沒有出臺針對3歲以上兒童食品的相關標準。0到3歲關于嬰幼兒奶粉和輔食的相關食品標準是有明確文件和依據的,而3歲以上的食品和包裝標簽標準是以成人食品相關標準為依據的,并沒有細分到各年齡段。所以商家的“兒童食品”是按照營銷需要自行在標準范圍內進行的調整和宣傳。
商家自定標準
對于任何食品,風味口感都至關重要。兒童食品的所謂功效,是用來吸引父母的。絕大多數的小孩子,不會因為“吃了營養好”而去喜歡不好吃的食品。兒童食品要能賣出去,在外觀、風味、口感上吸引小孩子,才是成功的關鍵。很多情況下,風味口感的提高,都要以增加“不健康”的成分為代價。比如說,“增加甜味”是吸引孩子簡單、也有效的手段;“酥脆”是孩子們更喜歡的口感。二者的獲得,基本上是以增加糖和脂肪來實現。
大多數的“兒童食品”都是營銷噱頭,除了讓家長們通過多花錢而獲得“關愛孩子”的心理感覺,在營養上的價值微乎其微。甚至為了獲得吸引孩子們的風味口感,營養組成方面可能還不如普通食品。對于家長們來說,不要被眼花繚亂的“功效”迷了眼,認真地看看營養標簽和成分表,了解一下它的不同之處,并不難判斷出它們賣高價的原因是否名副其實。
不排除有些兒童食品是商家用心按照兒童身體成長需要設計,但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特殊人群除3歲以下嬰幼兒,還有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等年齡段的劃分,不同階段身體生長發育和營養所需并不相同,所以家長在選購時不容易辨別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。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臺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的食品標準,以指導商家和消費者。
添加成分
食品中的添加成分,有的是強化營養,有的是改善性能,有的是提高風味口感。每一種成分的使用都有國家標準的規范——所謂標準,就是按照它的方式來使用,會獲得特定的功能,但是不會帶來健康風險。在標準的制定中,已經考慮了兒童、老人、孕產婦等等特定人群。如果沒有特別說明,就意味著按照該標準使用,對這些人群也不會產生健康風險。
此外,兒童食品的重要賣點還是在于“安心”和“營養”上,很多兒童食品宣傳有機、純天然等,但在成人食品中同樣來源和加工工藝的食品價格往往要低很多。